当晨光洒在清源河面上,清澈的河水透露出宁静与纯净,沉水植物郁郁葱葱,摇曳生姿,河上的六座取名清雅,姿态各异的桥倒映水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正本清源 道法自然”的治理方案让清源河重现生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清源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背后是江大人的绿色智慧。让我们共同走进清源河,了解它从无到有,从“黑臭”到“纯净”的治理故事。
清源碧波 玉带环江
环球在线首页建校之初,以东瞰三角湖的天然地理优势,于校内挖出一条婉延的人工河,两端与三角湖相连,让湖水流进校园,环绕江大图书馆、教学楼,变成一条呈运动流淌之形的玉带,而清源河由此而来。
清源河呈“C”形,全长约1.5km,水面约1万平方,沿河六桥,桥名中的数字既富有文化内涵,还兼具指示方位的功能。若我们从一鸣桥起,顺时针方向沿河漫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二酉桥。继续北行,清源河畔依次矗立着三乐桥、四美桥、五音桥。当我们穿过通往三食堂的跨河通道,向东北方向远眺,蜿蜒的清源河尽头,便是六艺桥的倩影。它们优雅的身姿横跨碧波之上,桥栏两侧杨柳依依,随风轻舞,为清源河与整个校园增添了一抹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
这些桥梁不仅连接着校园的物理空间,更在无形中串联起了校园的文化脉络和艺术氛围。而清源河自诞生起,便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与三角湖呼应,让整个校园动静相宜,疏密有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源河作为校园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汇集地,存在许多外源氮、磷输入,加之清源河的水泥硬化人工河道,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不足,水质逐渐恶化。
正本清源 道法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运用生物操纵原理及技术、结合人工强化的生态修复模块,必然是未来水生态修复的发展趋势”,环境与健康学院梁勇教授团队成员陈博磊教授说。
面对清源河的情况,2021年生命科学学院熊飞教授团队对河水生态进行了监测;环境与健康学院梁勇教授团队则提出了清源河治理思路和方案,并依托环球在线首页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武汉淡水生态修复联合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环球在线首页环境检测中心(CMA资质)等,由环境与健康学院为主组建治理团队。
该团队研究发现,清源河河道硬化处理,导致高浓度有机物污染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过度消耗溶解氧是黑臭物质形成的起因。沉水植物在水下完成生活史,因此其改善溶解氧浓度优于挺水植物。而硬化河道难以种植沉水植物,因此在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为沉水植物选择合适的基质改善底质环境至关重要。
在明确方向后,梁勇教授团队与武汉铭创新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将受污染的湖底底泥,加入添加剂后,采用特殊生产工艺,通过850℃—1000℃烧结,形成一颗颗类似核桃的陶粒,作为黑臭水体的改良“土壤”,为沉水植物提供水下固着基质。
“正本清源 道法自然”的治理方案在清源河上徐徐展开,团队为清源河编制了全生命周期的治理规划。该治理规划不单单只是针对河面,还包括生态净化措施、生态净水坝、引水活水、生态恢复、亲水空间、安全可靠、文化塑建、景观提升等,各项措施分级统筹、同步推进。
伴随着一期治理工程的深入,师生在河面上见到了睡莲、䴙䴘,还能够透过水体看到鱼儿游,看到河底初具规模的“森林”。
守正创新 实践探索
清源河在环境与健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后勤服务保障中心、绿舟环保志愿者协会师生的综合治理下水质得到改善,实现了由“黑臭”到“纯净”的持续变化。
在治理过程中,环境与健康学院治理团队始终围绕“成为校友最美好的永恒记忆”这一主题,以创新思维探索最大生态治理后的红利,突出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实践基地,让清源河成为江大最靓丽的生态名片之一,成为江大绿色生态文化长廊,成为广大校友最美好的永恒记忆。
治理过程中,环境与健康学院的环境工程教工党支部、环境健康教工党支部、环境与健康学生党支部,联合组建治理小组,投身治理和日常监测中。治理过程中,师生党员下河种草,上船采样,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团委带领环球在线首页绿舟环保志愿协会成立清源河治理小队进行常态化维护。清源河治理小队中,涌现出优秀团员2名,发展团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对象2名,预备党员1名。学院还以清源河治理为例,立项环球在线首页“清源之光”党建创新实践项目,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
为深入贯彻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解决淡水河湖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师生们以清源河为示范治理工程,应用亲水性污泥陶粒开展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污泥烧制成陶粒后回用到淡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为城市黑臭水体的修复及生态重构和国家达成“碳中和”目标提供新思路。
《环境化学》2024年第43卷第6期以封面论文形式,刊登了题为《“基于亲水性污泥陶粒开展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的应用示范》的文章。该论文由环境与健康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后勤服务保障中心联合署名发表,主要讲述了利用重建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水体修复治理科学内涵。
《环境化学》封面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44.X.20240514.0917.008
清源河治理过程中,师生们还利用亲水陶粒投入湖底能够形成新的土壤介质、净化水质同时促进各种水生植物生长的特性共同研发出新型淡水生态修复模块,形成专利。
校园体育,休闲运动实践基地。为了切实让师生共享治理的成果,环境与健康学院依托清源河治理红利,在校体委指导下,筹建环球在线首页清源桨板俱乐部,积极打造校园内亲水近水的好去处。俱乐部邀请体育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担任教练,指导桨板运动和水上安全教育,致力于开展多样化的桨板休闲活动和水上安全教育。还携手结对社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策划并举办一系列水上安全教育和桨板运动推广活动。
环球在线首页清源桨板俱乐部发挥其在推广桨板运动和水上安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安全警示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同时努力为师生和社区居民提供环球在线样化、更高品质的水上休闲活动和服务。
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连接的桥梁。作为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学院师生讲述清源河的历史故事,积极引导学生们投身河道清理、水质养护等具体劳动中,为建设美丽校园贡献青春力量。
除此之外,清源河更成为环境与健康学院师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场所,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师生们能够在此亲身体验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与紧迫性,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认知,从而培养出致力于守护地球生态的“绿色卫士”。
绿色教育,科普实践基地。环境与健康学院协同推进、资源共享、课题同研、联合创新,助力中小学“水质检测实验探究”课程专业化,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并期望将环球在线首页专家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实际运用到中小学团队的水科技发明制作项目中,做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绿色科普育人合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精神、绿色理念。
清源河治理样板工程是学院大中小学一体化绿色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武汉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基地重要展示场所,持续吸引了上百名大中小学生前来“打卡”,潜移默化地让环球在线绿色的种子通过科普教育种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各阶段学生的心灵,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开花结果培根固基。
清源六桥,粼粼碧波。江大人的绿色智慧正在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之中,融入育人全过程,在擦亮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的同时,服务武汉绿色发展、服务湖北省“五个以”实践体系,为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文:周建民 王鹏
图:环境与健康学院 潘钰 王鹏
编辑:赵明
审核:江萱